科比在一个山洞里被发现(我们的地球新近纪原始人类出现)

admin 1182 2022-11-06 19:40:03

新近纪是新生代的第二个纪。开始于距今2300万年,一直延续了2140万年。它包括中新世和上新世,也是地史上发生过大规模冰川活动的少数几个纪之一,又是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高度发展的时代,人类的出现是这个时代的最突出的事件。

以前人们把新生代第三纪(古近纪)的后期称为新第三纪(现称新近纪)。延续时间2330万~260万年(国际上是2350万~175万年),包括中新世和上新世。自新近纪起,生物界的大部分面貌与现代更为接近。

约2000万年前的中新世(新近纪早期)随着非洲向欧洲靠近,分隔俩大陆的特提斯洋被挤压而变窄。南北走向的挤压作用,隆起一道从土耳其延伸到巴尔干地区的东西走向山脉。随着大洋俯冲驻欧洲南部,火山岛群与一条位于喀尔巴阡山脉和高加索山脉(现今的黑海两侧)的造山带崛起。曾于非洲北部连接形成冈瓦纳大陆一部分的意大利,此时被推移着加入欧洲南部,阿尔卑斯山随之隆起。

我们的地球——新近纪(原始人类出现)

新近纪地图1

我们的地球——新近纪(原始人类出现)

新近纪地图2

1夏威夷破浪而出 约500万年前,夏威夷火山群岛露出海面。它是最年轻的火山岛链,包括毛伊岛、瓦胡岛、考艾岛、和西向西北延绵6100千米的诸多小岛。夏威夷从海底升高6100米至海平面,又继续上升至海平面以上4170米处,使得它成为地球上从基底算起最高的山峰。夏威夷东南部,如今正在形成一个新的岛屿,但其离海面仍有900米,且在数千年内都不会露出海面。

2地中海的形成 非洲北部于欧洲南部之间的区域被逐渐压缩,在新形成的阿尔卑斯山脉和喀尔巴阡山脉南部形成了一条长长的东西走向的盆地。该盆地覆盖海水后,形成地中海,连接了残留特提斯洋——黑海和里海。

3台湾岛上的岩石 在新生代时期,台湾岛时而被海水淹没,时而露出海面,形成低矮的沼泽。其岩层保存了许多个周期,既有煤层、火山灰层、熔岩层构成的海洋和陆地沉积物之间的交替。

4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印度板块的北向移动驱使着印度进入亚洲南侧。两者的相撞,在特提斯洋中间的洋底制造出褶皱,使它俯冲入地幔,向上则形成喜马拉雅山脉。这一巨大的东西向屏障的形成,从根本上改变了区域性气候,并引发了东南亚季风。

5日本东移 由一连串火山构成的日本群岛被形成中的日本海推离亚洲大陆,向东进入太平洋。太平沿岸岛屿下面的深海沟为俯冲区,即洋底被推入岛屿底部的区域。这一俯冲运动导致该区域地震频发。自日本岛屿形成开始,它便与亚洲大陆分分合合,被板块运动推来推去。

6美洲的气候变化 在新近纪早期,内华达山脉、喀斯喀特山脉和落基山脉的隆起,导致北美洲气候变得干燥、寒冷,尤其是这些山脉的东部地区。热带植物被迫南移,温带森林和草原行程。不断增加的草原植被激发了食植动物的演化,尤其是马类,它们在该时期的北美洲种类十分丰富。

7连接美洲大陆 板块运动推动洋壳从太平洋东部俯冲进入地幔。在中美洲西侧和南美洲西北侧形成爆炸性火山喷发和造山运动。约300万年前海平面下降,安第斯山脉北部升起,南北美洲之间的路桥行程。不过,两块大陆仍在不断移动,最终还将再次分离。

2000万年前,大陆和海洋在全球的位置与如今相近,不过还是有着细微但十分显著的差别。澳大利亚仍在北移,非洲和印度也一样,向北朝着欧洲和亚洲移动。随之而来的碰撞,形成了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同时创造了高出海平面5000米,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高出海平面7000米,在印度和东南亚之间构成了一道长3000千米的屏障,是地球上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在北美洲,地体(陆壳残片)嵌入西海岸 而在侏罗纪中期,断开的与南美洲的连接即将重新形成。最后格陵兰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分离出来。

全球气候与季风 古近纪的气候仍然十分温暖湿润,但到了2500万年前,地球降温,南极冰盖开始形成,总体干旱的环境开始出现。虽说在寒冷与温暖阶段波动,但地球正走向第四纪冰期。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所导致的季风改变了亚洲的气候。

海平面在新生代时涨时落,但总体呈下降趋势,陆架海大量消失。在白垩纪末期,现代北美洲的60%的地区被海水淹没,而在新近纪早期,这一比例已降到5%,自此之后,海水再未返回。

动物群与植物群的变化 大陆碰撞和与日俱增的干旱,促进了开阔草原的形成,以及更大型食值动物的生长。新近纪时,多数食值哺乳动物体型较小,有花值物则多是大型森林树木,因此,食植动物多以叶子、落果和种子为食。但随着全球变冷变干,苍翠茂盛的森林缩减,逐渐被北美洲、非洲和亚洲广阔的稀树草原所取代。这些稀树草原更适合偏爱啃食青草的食植动物,动物的体型由此急剧变大,在古近纪的食植动物中,仅有马类(在新近纪早期,体型已与现代大型犬类相当)和犀牛类最大程度地利用了气候变化,然而,它们也要于新演化的反刍食植动物相竞争,如鹿、骆驼和之后的牛类和河马。

我们的地球——新近纪(原始人类出现)

新近纪草原景象

因气候变化而演化的其他脊椎动物还有鸣禽和灵长类。森林缩减迫使灵长类迁入旷野以寻找食物。横穿大块开阔地域的行为,又促使他们使用两足而非四足,还让它们的胳膊和手掌演化出了攀握以外的用途。

造山运动 人们很早就已经理解了山脉的形成原理:两块大陆碰撞之后,碰撞出的石头便会受到巨大的力,进而褶皱、压缩、变形并改变化学构成。有些石头被挤压向上形成山脉的山峰,有些则被深深的挤入地球地幔,构成山脉的根。像喜马拉雅山这样的山脉,就是岩石被上下推挤导致的地壳变厚而形成的。

除此之外,地幔深处的岩石比地壳岩石的密度要高。随着地壳变厚,地幔最终推出山脉,随着山脉越来越大,地幔的浮力变大,整个山脉被向上推挤,不过这种抬升运动也会受到侵蚀运动——即山峰的顶层不断的剥落的抵消。

我们的地球——新近纪(原始人类出现)

从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航天飞机俯瞰恒河冲积平原,冰雪覆盖的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故事,要从5500万年说起。当时,独立的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相撞,撞击处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即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山脉。同时还形成了地球上最大的高原即平均海拔50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西藏地区地下的岩石称为陆壳,厚达74千米,是陆壳平均厚度的两倍。

青藏高原的形成 造山运动虽然解释了大多数山脉的起源,却不能说明北边的青藏高原是如何抬升的。其形成原因可能是印度板块冲向亚欧板块,两块大陆之间的洋壳被挤到亚欧板块之下,这一过程叫做俯冲。随着两块大陆相撞,印度板块的一部分也被洋壳拖拽至地幔中,亚欧板块儿的边缘被挤到印度板块上面。 在碰撞过程中两块大陆的岩石都发生了褶皱、变形和压缩,部分两块大陆的陆壳和洋壳一起被抬升,形成喜马拉雅山脉。然而至关重要的是,印度板块的地壳并没有完全下潜,其地壳岩石比下方的地幔岩石密度要小,所以没有完全向下俯冲,而是开始水平移动,最终象楔子一样挤到了亚欧板块下方,结果就将亚欧板块儿的这一部分区域抬升,形成青藏高原。

新近纪晚期的气候特征是气温和湿度起伏不定。随着水体被极地冰盖封住和释放的循环,海平面经历了数次涨落,但这些波动都是暂时的,在约250万年前,冰川作用才从北半球真正开始。

图尔卡纳湖的其它哺乳动物 图尔卡纳湖附近有着大量的其它动物化石。其中许多都为现代人类所熟悉。和如今一样,大量狒狒和猴类在当时的图尔卡纳湖附近出现。它们大多生活在河边的森林里,有些则栖息在更广阔、更干燥的林地中,其天敌类似现代稀树草原中的食肉动物,如大型狮子、成群结队捕猎的鬣狗和犬类(非洲野犬卡翁狼狗)。

长鼻目动物恐象形似大象,是体型最大的食植动物,开阔的稀树草原和林地都是它们的栖息地。早期马类十分常见,但在230万年前左右被现代稀树草原上的马属所取代。骆驼和长颈鹿的遗骸也有发现,另外还有40种牛科动物,这些牛形生物始终生活在湿润的草地中。

我们的地球——新近纪(原始人类出现)

长鼻目恐象

通过分析图尔卡纳湖沉积物中的植物,人们发现草类逐渐取代了树木和灌木。最初草类占植物总量的20%-40%,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数字上升到了65%。

美洲哺乳动物 在过去两亿年的大多数时间里,南北美都是分离的。很长时间以来,南美洲像一座岛屿一样的孤立,不同的时期,动物可能只能通过暂时性的陆桥向南北迁徙,对两块大陆的哺乳动物群类产生了重大影响。

白垩纪的迁入 在白垩纪期间,一群小型原始哺乳动物与恐龙共同生活在南美洲,南美洲则被属于兽亚纲(由有胎盘动物和有带动物组成)的哺乳动物占据着。到了白垩纪末期,随着海平面发生变化,南北美洲之间形成了暂时的通道,一些兽亚纲成员向南迁徙,在那里演化成了少见的奇异物种。

拼接空缺 如今南北美洲之间的陆桥是一条狭窄的陆地,由巴拿马和哥斯达黎加两个国家组成。这条陆桥形成于约300万年前,在此之前,海平面偶尔降低,将部分海床变成陆地,使得动物们可以通过现今中美洲的西印度群岛岛链迁徙。

我们的地球——新近纪(原始人类出现)

中美洲陆桥

在新生代期间,共有15个有袋动物科定居在南美洲,其中包括食肉动物袋剑虎科,但最著名的当属有胎盘类哺乳动物异关节类,包括树懒、犰狳和食蚁兽,而在这些动物中,最惹人注目的莫过于类似犰狳的雕齿兽,它们的体型可与汽车相媲美。由于身上长有保护性的骨甲,尾端长有骨棒与骨刺,它们的外表与甲龙十分相似。其尾巴灵活有力,在它用后足站立进行防御或交配时,尾巴能像三脚架一样支撑它的身体。庞大的头骨上长有强劲的颌与牙齿,用于咀嚼坚硬的草原上的草。树懒也是植食动物,它们首次出现于3000万年前,分为树懒和地懒。大地懒是已知最大的地懒,长可达6米。地懒是一个极为繁盛的种类,后来通过一道新形成的路桥传入北美洲。直到1.1万年前,它们才与其他大型植食动物一起灭绝。

有蹄哺乳动物 新近纪的有蹄植食哺乳动物被现代人的所熟悉,包括猪类、马类、牛类,犀牛类、象类和鹿类,在南美洲,它们演化成独特的兔形、马形、骆驼形生物,如长达三米的长颈驼。这种生物长得长脖子和巨大的鼻子,其鼻孔高高的位于两眼之间。箭齿兽是最大的有蹄哺乳动物之一,短粗的腿上支撑着桶状躯干,头部宽阔,长着三趾小蹄子。查尔斯·达尔文曾在阿根廷收集过箭齿兽化石,并称之为史上最古怪的生物之一。

美洲的“互换”动物 南美洲独有的哺乳动物如今几乎全部灭绝了,其原因则要归于约300万年前形成了一座连接北美的路桥,北美的哺乳动物借机入侵了南美洲。当北美洲的马类、鹿类、熊类和豹类南下之时,负鼠和一些异关节类动物则迁徙到了北美洲。这种内部交换是通过中美洲的动物高速公路双向通道实现的。现今南美洲50%的哺乳动物都是北美洲的后裔,而北美洲20%的哺乳动物都源于南美洲。

尽管看似北美洲动物掌握了统治权,但南美洲的哺乳动物总数是有所增长的,而且两个大陆上动物灭绝的程度相似的。南美洲的大灭绝事件影响了有蹄动物和异关节类动物,但当北美洲动物迁入之时,它们本身就已经衰退了。

三趾马 渐新马是来自北美洲的原始马类,是第一种各脚长有三趾而非四趾的马类,所以与只有一趾的现代马力相近。

我们的地球——新近纪(原始人类出现)

三趾马复原图

琥珀蛙 许多生物都曾被困在琥珀树脂中,但青蛙却十分少见。也许只有鸟抓住了这只青蛙,将它带到一棵能分泌树脂的树上,准备大吃一顿,结果不小心把它掉在一坨粘稠的树脂里,这一标本形成于北美洲的多米尼加共和国。

我们的地球——新近纪(原始人类出现)

琥珀蛙

波罗的海的苍蝇 被困在琥珀中的生物大多是昆虫,比如这只3500万年前来自欧洲波罗的海地区的苍蝇。琥珀近乎完美地保存,使得其中的生物清晰可辨。尽管有人说琥珀中的昆虫的基因可已提取,现在研究则表明,这一想法尚不能实现。

我们的地球——新近纪(原始人类出现)

新近纪的苍蝇

袋鼠的颌骨化石 澳大利亚昆士兰省西北新近纪岩石富含各种化石。与这块袋鼠颌骨化石一样,大多数化石都生活在湖或其周围的动物骨骼,且都保存良好。它们的尸体沉入湖底柔软的泥土中,形成了如今坚固的灰岩。

我们的地球——新近纪(原始人类出现)

袋鼠颌骨化石

蝙蝠骨骼 里弗斯利最常见的化石之一是蝙蝠。叶鼻蝙蝠群居在灰岩溶洞里,它们的骨骼和粪便堆积在洞穴地面上,形成化石。

我们的地球——新近纪(原始人类出现)

里弗斯利的蝙蝠化石

山峰 安纳布尔纳峰是喜马拉雅山脉中海拔超过8000米的众多山峰之一。这些山峰仍以100年10厘米的速度向上抬起,并以同样的速度遭受侵蚀,其实碎片会被大河比如横河带走。

我们的地球——新近纪(原始人类出现)

安纳布尔纳峰

坦桑尼亚伦盖火山 约200万年前到500万年前,东非陆壳被撕裂处产生了一系列火车。熔岩和火山灰裹住了山谷中一层一层的沉积物,为未来的研究者留下了无数的化石珍藏。

我们的地球——新近纪(原始人类出现)

盖伦火山

马特洪峰 这座阿尔卑斯山脉山峰的金字塔状的角峰,显然是冰川作用的结果。尽管现在冰川仍然存在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地区,但跟200万年前上新世时期更深更广的冰川相比,这些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罢了。

我们的地球——新近纪(原始人类出现)

阿尔卑斯山脉的马特洪峰

裂谷湖 过去的几百万年里图尔卡纳湖附近区域历经立过无数次火山喷发,熔岩和火山灰掩埋并保存了还有人类祖先化石的沉积物。

原始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 东非肯尼亚图尔卡纳湖湖岸和河流沉积物中含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早期原始人类化石,这些化石保存在著名的科比福拉组地层中。

我们的地球——新近纪(原始人类出现)

图尔卡纳湖化石挖掘地

现代非洲草原上的巨型动物群 非洲稀树草原发源于中新世(2300万年前到530万年前)此时气候开始变冷,变干。以植物为食的哺乳动物走出森林,从以叶子为食转向以草为食。

潘帕斯草原的植食动物 箭齿兽是一种长达2.7米的犀牛形植食动物。大约200万年前,它以阿根廷中部潘帕斯地区的草类和灌木为食。

我们的地球——新近纪(原始人类出现)

箭齿兽

早期的马 始祖马在5000万年前遍布北美洲、亚洲和欧洲,大小与拉布拉多犬相似,可能是所有马的祖先。草原古马在500万年前到1000万年前繁盛。它们是最早的几乎完全以草类为食的马类之一,为了适应这一饮食习惯,它们的牙冠比其祖先变得更高。大约1.1万年前,北美洲的马类与许多其他大型哺乳动物走向灭绝,其原因可能是传染病或者人类捕杀,但马属在欧洲、非洲和亚洲以斑马、驴和野马的形式幸存了下来。人们认为家马于3000年前到4000年前在亚洲东部被驯化,16世纪时,家马又被西班牙探险家重新引入美洲。19世纪北美平原上的野马是300年前从西班牙引入的家马的后裔。

我们的地球——新近纪(原始人类出现)

北美的野马

现代人类直系祖先出现于500万年前到200万年前之间的非洲地区,此时,邻近新近纪末期,地球开始降温。

原始人类的出现 20世纪90年代,人们认识到3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阿法种(首次发现于埃塞俄比亚北部的阿法地区)最有可能是人数的祖先,而人类则起源于200万年前生活在东非和非洲南部的能人。两者之间的化石记载缺失了100万年,但在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阿法地区发现一种新的古猿——南方古猿惊奇种,这一空白被填补了。这些25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与大量动物共同生活在湖边的开阔草原里。而在阿法地区发现的石制工具,以及经过击杀和切割的牛类、马类骨骼提供了原始人类猎杀较大型猎物的早期证据,表明它们从以素食为主,转向富含营养的肉类和骨髓。食肉习性的开始,似乎与东非和非洲南部人属的出现相吻合,协作捕猎和技能发展(如工具制造)在行为学和社会学上意义重大。

我们的地球——新近纪(原始人类出现)

南方古猿阿法种

人类祖先 该区最著名的是能人遗骸,他们是人属最早的代表之一,也是现代人类的祖先。发现的头骨可追溯到190万年前,能看出能人的脸长而宽,且扁平状,颊骨巨大,与古老的原始人科成员如南方古猿极为相似。但能人与同时代的南方古猿有着显著的不同之处,他的脑匣较大,脑容量可达750毫升,南方古猿则只有500毫升。

我们的地球——新近纪(原始人类出现)

南方古猿复原图

图尔克纳湖地区较晚期的原始人类化石可追溯到180万年前,称为直立人。这一人种在非洲生存了100多万年,是最进步的图尔卡纳湖原始人类,也是第一种走出非洲的原始人类。事实上直立人的化石和石制工具(阿舍利手斧)在整个欧洲都有发现,甚至远达中国(北京人)和爪哇岛(爪哇人)。

最完整的直立人化石之一,在1984年发现于图尔卡纳湖附近。这是一具体格健壮的男孩儿骨骼,长腿窄臀,年龄大约11岁,高168厘米,头骨长而低矮,眉骨突出,鼻子略微耸起。

直立人的脑部大小随着时间不断的增长,到了100万年前,他的脑容量已经达到了1000毫升,50万年后又增长到了1300毫升。智人的脑容量则是又1750毫升。

我们的地球——新近纪(原始人类出现)

100万年前原始人类捕猎场景

随着原始人类的各样性逐渐减少,到了80万年前,直立人成了传承人类史系的两种原始人类的之一,另外一种叫做匠人。

类人猿 猩猩是东南亚土著动物,曾一度被看作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猿类。由于大脑较大且具备一定的智力,它与非洲的黑猩猩和大猩猩都被划归同一类群。然而人们现在知道,相比而言,非洲猿类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更近。现存的亲缘关系,最近的近亲是倭猩猩。它生活在中非是现存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近亲。与人类的DNA相似度比较,倭猩猩比黑猩猩还多千分之几。

我们的地球——新近纪(原始人类出现)

东南亚猩猩

我们的地球——新近纪(原始人类出现)

与现代人血缘关系最近的倭猩猩

南方古猿 1935年,科学家罗伯特·布鲁姆将非洲南方古猿的头骨昵称为“普鲁斯女士”。之后,布鲁姆向人们证明,这个生活在250万年前到30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身高1.4米,能够以人类的方式完全直立行走。证明类人猿南方古猿存在的第一个证据是1924年在南非塔翁山洞里发现了一个儿童头骨,这个塔翁男孩儿属于南方古猿非洲种。1959年体型较大的南方古猿鲍氏种发现于坦桑尼亚的奥尔杜瓦峡谷。这块头骨可追溯到200万年前,让许多研究者相信南方古猿就是现代人类的祖先。“露西”是南方古猿阿法种最为著名的例子,于1979年在埃塞俄比亚哈达被发现。古老的手骨。这些来自埃塞俄比亚的手骨,属于33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阿法种,与现代人类的手鼓相似,但又不尽相同,他们具备爬树和制造简单工具的能力。

我们的地球——新近纪(原始人类出现)

普鲁斯女士

原始人类 新近纪晚期是人类演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该时期处于533万年前到258万年前之间。人属(灵长目人科中的一个属)在非洲从南方古猿演化而来,从450万年前的地猿始祖种开始,一系列的南方古猿逐步演化,直到在100万年前灭绝。此时,人数的多个种类已经演化,其中包括与现代人类似属于同一类群的两个不同能人种,首个直立人也是从非洲迁徙出来的。

化石足迹 约360万年前,三个人类祖先——南方古猿阿法种正在远离坦桑尼亚裂谷的火山喷发地带,他们的足迹是原始人类直立行走的最早证据之一。该小队由两个是并排行走,第三个则紧跟着最大的那个脚印行走。

我们的地球——新近纪(原始人类出现)

36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脚印

上一篇:2012伦敦奥运会体操男团决赛(26日体操男团决赛)
下一篇:10nba总决赛超清完整版(库里34分泪洒赛场 FMVP实至名归勇士42战胜凯尔特人获得总冠军)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